視覺語言

視覺語言內容

我們可以用文字來解說視覺語言。單字是最基本的單位,每個字有其特定的意義。多個單字組合成詞、多個詞組合成句,此時的句子會比單字或多個單字總合更具有意義。多個句子組合成段落。多個段落組合成頁面。多個頁面組成一本書。拍照也是一樣,當你看照片的時候,你看的是個視覺的形式。或許你正在看一個單字、詞句、或是一個頁面。每個單字等同於一個視覺模型。為什麼我們稱做視覺模型、而不是攝影規則?因為在心理上、規則意味著你可以打破它。以藍色與橘色為例,它倆是互補色。你可以不用互補色、例如綠藍二色,此時意味你不使用互補色。如果使用藍橘二色是個原則,隱喻你也可以用其他的二種顏色。作者意圖要你認識很多的視覺模型,企圖要你使用這些模型、組合、創造出更具意義的圖像。

框景是Pat Kay最常使用的三個模型之一。框景是由一個或多個元素將包覆在一起。他企圖將看圖者的目光集中在主體,因為主體站在視覺階層的最高端。

Pat Kay最常用三個模型中,留白是他最喜歡的模型。為了在有影像的空間彼此對比,蓄意包含了留白。這裡引發後面會討論的兩個術語:正空間與負空間。

在你照片中的元素,引導閱讀者的目光,去關注你想要他們看的元素。通常它會是個主體或視覺上較高階層的元素。

當你去拍照的時候,要自問:幾時去拍?拍什麼?為甚麼要要拍它?要如何用色彩來襯托或強調你要表達的故事。

創建對比時,其實你是在創建差異性。而差異會帶來趣味與故事性,使你能引導目光去關注你希望他們看的地方。

照片的主體,必須擁有較高的視覺階層,次要的主體,只是用來襯托主要的主體、闡述主體身處的環境、故事性或其他細節。

當你去拍照的時候,要自問:即時去拍?拍什麼?為甚麼要要拍它?要如何用色彩來襯托或強調你要表達的故事。

“位置與格局” 是攝影人首要的考慮的構圖。你可以完全的掌控每個元素的擺放位置,使整張照片看起來很協調。

平衡在攝影裡有點棘手,它非常主觀,所以很難真正的解釋它。因為不同領域的解釋,有很大的差異。

Pat用他 instagram 上的影片及照片,挑選幾張作為整個視覺語言YouTube影片的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