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自Outdoor Photography School
銀河攝影
前言
北半球每年的3月到11月,可以看到銀河。不同的月份,會有不同樣貌的銀河。通常攝影人比較偏好在5-6月間拍照,因為這時的銀河成45度角,看起來比較好看。
銀河是南北走向,銀河的中心在南邊,這是追星人最愛的攝點。因為這裡是銀河星雲最密集的地方(右圖/下圖靠右邊較亮的地方),所以這裡的色彩最美、對比也最強烈。
銀河攝影算是風景照中,對攝影條件比較要求的一種。他不只強調色彩,還會非常要求構圖。你可以想像一張沒有前景的星空照片,和普通的一張藍天白雲的照片沒有兩樣,一點樂趣也沒有。
只有在沒光害的地方,才能很清楚地拍出銀河的壯觀。相對的前景就會變得非常的暗,如何將前景拍得不會太暗、有層次,亮度又不會過暗或過暗,和銀河相對應不會過於突兀,這需要些特殊的編輯技巧才能做得到。
行前準備
1) 至少光圈2.8的廣角鏡、2) 可計時的快門線、3) 穩固的大腳架、4) 多帶幾個備用電池、5) 記憶卡、6) 頭戴式LED燈、7) 禦寒衣服 8) 備妥追星APP,例如Star Walker 2、9) 膠帶。
溫馨提醒
出發前確定 1) 觀天氣是否適合拍銀河(無雲、月相:新月或是滿月) 2) 最好能在白天的時候先勘查現場 3) 注意最佳拍攝銀河時間 (農曆24到初7) 4) 面向東南方 5) 查詢日出、日落時間。
取材自 Milky Way Mike
對焦
1) 先用自動對焦對著遠方的最亮的星星對焦,對好後,將鏡頭的對焦選擇撥向手動對焦。2) 打開LED螢幕並放大十倍,再用手動對焦調焦至完全準確為止。3) 用膠帶將調焦環固定。
你也可以在白天先到你要拍照的現場,先對著前景對焦,然後再鏡頭上做個小小的記號。晚上拍完銀河後,再將對焦環調到你標記的記號上就大功告成。
取材自outdoor photography school
快門設定
1) 光圈通常開到最大(但是有時我們會將光圈調小,使得照片放大後,能夠看到銳利明亮的星星)、2) ISO定在1600-6400間、3) 快門設定採用500原則,例如15mm鏡頭,快門速度為500/15=33秒,但是只要超過30秒,拍出的星星因會移動而模糊(如右圖/下圖放大的圖框)。如果你上網谷歌銀河攝影、快門設定,都會建議使用500法則。可是拍出來的星星就是會長尾巴,這是為什麼?原來,500原則是給拍星軌用的,它希望每顆星星都長尾巴,這樣才能將一張張照片疊出美麗的星軌。所以拍銀河的時候,要用300甚至200原則,才會有銳利的星星,如果想要有正確的快門時間,法國人發明的NPF法則,經過驗正是比較有效的方法(請參閱下面“計算快門時間軟體”段落的說明)。
取材自outdoor photography school
其他設定
請留意1) 照片格式設為Raw,避免使用Jpg,因為它是壓縮檔、而且色階分布圖的兩端會被裁切。2) 自動白平衡,如果不是Raw檔拍照,K值設在3800-4800。3) 稍微過度曝光比略為曝光不足好,因為光線越暗噪點越多的緣故。
取材自Will Goodlet
疊焦-減少噪點
銀河攝影最大的問題在於光線及星星的慢速移動。昏暗的光線迫使我們必須增加曝光時間或ISO值。增加曝光時間,會使得星星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較高的ISO、會有較多的噪點。為了克服這兩個缺點,疊焦的攝影技巧應運而生。他最大的優點是可以使用較低的ISO值拍照,雖然照片看起來較暗,可是將多張照片疊在一起,就會克服噪點的問題。將多張照片疊在一起,1) 可以逐張在Photoshop用手動的方式對齊,2) 也可以用軟體快速、逐張對齊。3) 也可以用赤道儀幫我們在逐次曝光時,自動移動相機追著星星拍照。分別說明如下:
取材自Lonely Speck
軟體對齊
Starry Landscape Stacker是一個專門對齊天上的星星MacBook專用的軟體。將相機的位置固定後,連續拍至少七張照片。Starry Landscape Stacker 使用“堆疊”及“影像平均”功能,將多張照片的星星對齊。因為星星間的距離不變,當對齊星星之後,前後張照片裡的噪點位置會有些許的改變。因為噪點的光影被平均了,所以看起來噪點好像被消除了。也因為如此,星星以外的影像細節會被消除些許。所以對齊前,要先將星星遮住,告訴軟體只針對遮罩裡的星星對齊。
取材自 Milky Way Mike
赤道儀
使用赤道儀後、我們就不需要做多張照片疊焦。赤道儀會自動幫我們追著星星跑,所以拍出來的照片會非常銳利。由於科技的進步,赤道儀的體積逐漸縮小、價格也日漸平民。所以我們可以很輕鬆的拍前景與銀河,最後再將這兩張照片和在一起,如右圖/下圖。
取材自Milky Way Mike
暮色分類
日落的黃昏分類為:社區黃昏(Civil Twilight住宅區暮色)、航海黃昏(Nautical Twilight航海暮色)、天文黃昏(Astronomical Twilight天文暮色)、黑夜(Night)
取材自 Dark Skies with Matt Quinn
PS銀河-單張拍攝
右圖/下圖是作者使用的Rokinon 21mm F1.4定焦鏡頭拍的原始檔,拍照時參考色階分布圖,將曲線可見光拋物線的1/4地方,落在亮度水平軸1/4的地方。請特別留意前景是否過暗,將來調亮時,會有過多造點的問題。如果無法避免過暗的問題,建議在藍調的時候,先拍張前景以便將來P圖。
取材自 Dark Skies with Matt Quinn
PS銀河-基本調整
編輯照片時,前景最好調到接近你當時眼見的場景,不可過亮或過暗。首先,我們要先調整:亮度、陰影、黑色、白色:再來就是調整明暗亮度Clarity、去霧Dehaze及色溫。這些都是平常P圖的基本調整。
取材自 Dark Skies with Matt Quinn
PS銀河-前景調整
複製圖層、選取柔光模式,選取高斯模糊、柔焦半徑設為7-9 Pixels、柔光透明度改為50%、點選遮罩、筆刷透明度改為30%、將銀河圖黑。這樣做只是要創造一點迷濛的氛圍。再來就是要調亮前景,新增一個圖層、選取Overlay;開啟亮度遮罩的軟件(Easy Panel)、選取暗部、再選取你要用來調整前景的遮罩,請留意遮罩要選前景的樹梢與天空不可有太大的反差,用白色筆刷將前景稍微刷亮。相對的社區黃昏的光線有點過亮,我們可以開啟新圖層、選取Overlay混合模式、選取亮部遮罩並用黑色筆刷將社區黃昏塗暗。
取材自 Dark Skies with Matt Quinn
PS銀河-銀河調整
新增一個圖層、選取Softlight;開啟亮度遮罩軟件、選取暗部、再選取你可以用來調整銀河星雲的遮罩,請留意遮罩要選星雲亮部與暗部反差較大的遮罩,用黑色筆刷透明度先用20%將星雲稍微微調暗,如果不夠暗、再加大透明度。相對的星雲的亮部有點不夠亮,我們可以開啟新圖層、選取Overlay混合模式、選取亮部遮罩並用白色筆刷將星雲的亮部調亮。
取材自Rachel Jones Ross
PS銀河-疊焦
右圖是在加拿大洛磯山脈、二月初的清晨拍的。瑞秋將前、後景用不同的光圈、曝光時間、對焦點(限於前景)。天空用F4、13秒、ISO16000、共疊了20張照片。前景為了要拍出風景的細緻影像,在藍調的時候、使用F11、ISO100、曝光13秒,由山頭到鏡頭前、取了5個對焦點,將這五張相同設定不同對焦點的照片疊在一起。疊焦後的照片看起來就像一般風景照一樣,放大後,每個地方都很清晰、銳利。如果你使用小光圈拍前景,你會需要較多的對焦點,才會達到前景的每一個地方都清晰、銳利;反之,小光圈就僅需要較少的對焦點。
取材自Rachel Jones Ross
計算快門時間軟體
PhotoPills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專門為銀河攝影而設計的一款非常優秀的軟體。而目前國人愛用的Star Walk 2,最主要是為觀星族設計的。所以對銀河攝影的新手而言,會有些不順手。PhotoPills有一項特有的快門時間計算功能,他的理論基礎來自於法國人發明的NPF法則,所以特別適合銀河拍照。他還有其他攝影用常會使用的功能,例如景深的計算、行程規劃、日出日落時間、EV值計算、ND濾鏡曝光時間計算…..有了它,可說是一機在手、萬事無憂。價格不貴台幣330,只可惜目前只能在蘋果手機使用、不支援多國語言。
取材自Rachel Jones Ross
疊焦:結論
如果你將左圖放大,你會發覺雖然在光線不足的夜晚、用F4光圈加上非常高的ISO16000 拍銀河,一樣可以拍出清晰、低噪的銀河;在日出前的藍調拍前景,最後將這兩個場景的照片合在一起,卻又不感覺突兀。重點在你如何參悟光圈、快門及ISO的優缺點,巧妙的避過他們的缺點,最後用PS的技巧,將兩者結合在一起。要拍出好照片最難的不是如何拍,而是找到最佳的地點、時機。再來就是拍照的事前規劃,仔細的研究好要如何拍,最後僅是按下快門實現你的規劃。
常見問題
FAQ
別慌!相機本身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這問題,所以特別設計了自拍的選項。只是這種操作方式你會嫌慢,每次按下快門都要等個2秒或10秒。有些較新的相機,你可以開啟觸控,只要輕輕的點一下螢幕,就會觸發快門。
可以參考上面的銀河照片,沒打燈光的、看起來死死的、很單調。但是,燈光不是把前景照亮點就好了。打上去,要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請參考上面赤道儀的瀑布及高山湖泊的照片。
1) 選取要合併的檔案:File->Script->Load file into stack->attempt to auto align source images
2) 自動混合模式:edit->auto-blend layers->stack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