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語言
平衡感 Balance
前言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平衡照片的元素,也有很多方式可以用來解釋它。通過透視或透過合諧的意識形態,能夠辨別特定的元素、了解元素間如何相互關聯。如果照片裡有一定程度的穩定與和諧,我們可以說照片看起來很平衡。如果照片看起來不平衡,使得某些元素較其他元素突出。或說某一元素搶去其他元素的風采。每一個人對平衡的看法不一樣,也可以說你對平衡的闡述和其他人不一樣。平衡在攝影裡偏向於一個主題、而非特定的模式。它更像是主題的組合、想法的集合、模型的組合,使得照片有平衡的感覺。如果看照片的人,對視覺語言沒有較強的了解,他們可能不會發覺你將特定模型放進構圖裡。以致,對照片是否平衡的看法不一樣。平衡不僅僅是將元素擺放的位置,它可以透過其他的方法與模型,例如:對不對稱、大小、尺寸、比例、顏色、負空間等方式,將你的作品變得一定程度的平衡。
平衡感
傳統平衡方式
使用負空間、比例規模來達到平衡。1) 將月亮擺放在山頂之上的正中間 2) 月亮擺放在照片的1/3的位置。使得月亮看起來很凸出。3) 巨大的高山放在底部,識得照片看起來四平八穩。4) 月亮的亮度會吸引你的目光。所以,負空間佔有較高山多一倍的空間;月亮在負空間的正中央(讓月亮較高的視覺階層),這些都是蓄意要讓三個元素達到平衡的效果。
平衡感
對稱
照片中包含山、城堡及其倒影。Pat認為這張照片是最常見的模式,也是最為經典的平衡慨念,一班人會認為這就是對稱。至於水和玻璃的鏡像、很多人能理解這是視覺模式。他們將對稱理解為平衡與和諧的感覺。這種鏡像的構圖和翻轉的性質,會吸引觀賞者的目光。因為他們專注觀看鏡像本身,而不在特定的元素上。如果你想要有重要的平衡慨念,那麼與對稱相關或使用對稱作為視覺模式,是一個很好去實現這目標的方法。
平衡感
對稱的平衡感
這張照片和上圖很類似,正中央是主體及其倒影。我們看到這張照片的主體翻轉後、映射在水面,就會產生對稱的想法。照片裡,所有元素的反射、構圖的整體對稱性,仍站在主導的地位。這就是為什麼這張照片、具有平衡感的原因,
平衡感
不對稱的協調感
再不對稱的前提下,混合運用比例、大小的視覺模式,一樣可以讓不對稱的構圖,變得更平衡、更協調、更有平衡的感覺。中央左邊的大房子對應右邊的兩間小房子。個別比較,小房子的確非常小。整體來看。比例上小房子佔有的面積與大房子相近。再看整個畫面,一切為三。這三個區域的整體構圖來說,看起來相當,
平衡感
對稱與不對稱
這張照片同時有對稱與不對稱,並合併其他視覺模式,以實現和諧與平衡的想法。一眼望去,你會發現有很多對稱的地方:兩旁的房子、三面窗戶、一扇門。對稱性成就整體的平衡感。Pat蓄意在右下角放一個人,造成不對稱感、不平衡感。但是他本身就一種要實現整體外觀和諧的方法。卻仍能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到你希望他們看的地方。
平衡感
規模與比例相當
這張照片同時有規模與比例的視覺模型。這是張很簡單的照片:座落在中央小島的亭子、配上在背後的富士山。亭子屋頂的尺寸大約與富士山相當。Pat蓄意這麼做,是想營造非常均勻和平衡,他讓巨大的富士山看起來與亭子的屋頂一樣大,也就是營造對稱、平衡的感覺。
平衡感
用圖案實現平衡
這張照片裡,所有的區域看起來是相當的對稱。現在,我們要討論用非常容易的方法來實現平衡。這裡有一群網格形狀的房子,由於網格是個非常對稱的圖案,所以就會有非常簡單、由上而下的圖像。這樣就可以理解如何用對稱和圖案的概念,來實現和諧與平衡。Pat蓄意將非常粗的道路放在正中央,並確保所有的元素彼此都等比例且平衡。
平衡感
對比度與色調
利用對比度與色調來實現平衡。上下兩條淺色板子區域,中間夾著一條深色的區域。在深色區域裡,又有一條口罩造成的亮光帶。這是在構圖的時候,將畫面分割成幾個區塊。並且讓他們彼此間對比,促成整體構圖上的平衡感。
平衡感
用色彩平衡影像
照片裡的藍色與橘色的互補色佈局,將整個構圖聯繫在一起。使得整個構圖看起來很和諧與平衡。
平衡感
負空間實現平衡
照片整個暗色調的區域都是正空間,天空是負空間。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兩個空間的權重相當均勻。這樣就能賦予和諧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