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成都市

成都市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11个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5个县级市,金堂、大邑、蒲江、新津4个县。成都市有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由於其古域內有起伏相連的三個黃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遺址年代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分為四期,第一期為寶墩文化,第二、三期為三星堆文化,四期為十二橋文化。

在中國,提起三星堆,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有人會直覺地說「在四川成都發現的外星人文物」。可見他有多麽的迷神。

彭镇历史悠久,俗称彭家场,始建于明代,素有“水陆要冲”之称,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们浮躁的身影,更多的是人们的一种清闲平淡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这里淳朴的民风。

觀音閣老茶館是老彭鎮人心中的一處寧神之所,不只因為有三五好友相伴,更因茶館老闆李強用心對待每位到訪的茶客。老虎灶下煤炭熊熊燃燒、煙霧繚繞,燒開的一壺壺熱水沖進蓋碗茶具中,開啟一天伊始。

 

由於其古域內有起伏相連的三個黃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遺址年代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分為四期,第一期為寶墩文化,第二、三期為三星堆文化,四期為十二橋文化。

青羊宮始建於東周楚昭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1年),原名青羊肆,據說是一個市場。「青羊」之名,是因為有青帝部下的仙童化身為青羊,在此地顯靈。

最初名為“洪濟橋”,始建於明萬歷二十一年,是一座石欄杆、石橋面的大拱橋。據明代《成都府志》記載,是由當時四川的布政使余一龍督建。該石橋呈南北走向,橫跨府河,是九孔拱橋。清代時期,總督李世杰在進行補修時,將其更名為“九眼橋”,取“為洞者九”之意。

成都東,沙河畔,人潮涌動。一面3層樓高的紅磚牆上,“成都”兩個大字,吸引著天南海北的年輕人,為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下稱“東郊記憶”)打上頂流標簽——“來成都,不去會后悔的地方”。

上世紀50年代的廠房裡,仿古式懸山頂屋檐、古典雕花木質裝飾、身著唐制漢服的侍者……用表演與飲食文化糅合漢唐宋三朝古典蜀韻的蜀宴賦時尚餐秀。受成都傳媒集團加持,蜀宴賦一舉成為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培育國潮原創力的代表作。

金沙遺址是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城西青羊區,於2001年2月首次發現的青銅器時代遺址。該文化所處年代約在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650年,在前1000年時較為繁榮。金沙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文物有相似性,

古大聖慈寺建於西元3世紀至4世紀之間,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古蜀之肺。西元622年玄奘二十歲,正式在此寺受具足戒,唐玄宗曾賜額“敕建大聖慈寺”,歷經興廢,多次毀於兵火,現存諸殿為清順治至同治年間陸續重建。

從古至今,文殊院有許多高僧大德曾來遊學參訪,如近代太虛法師,唐代玄奘法師。玄奘法師不僅在成都大慈寺受大戒,還在文殊院掛單五年。20世紀40年代,在南京報恩寺發現了玄奘法師的舍利後,大慈寺請回供養,暫安奉於文殊院宸經樓。

由於其古域內有起伏相連的三個黃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遺址年代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分為四期,第一期為寶墩文化,第二、三期為三星堆文化,四期為十二橋文化。

寬窄巷子是成都惟一遺留下來的清朝古街道,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間的四合院群落組成。

錦里,又名錦里一條街錦里古街。最早可追溯到時期。傳說中錦里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

東門市井是成都有名的特色街區之一,街區劃分為四川美食、市井趕場、傳統休閑老茶館三大部分。這裏和李劼人故居“菱窠”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劼人公園。